白天躁晚上躁麻豆视频,亚洲第一色av,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绿帽,亚洲天堂二区,美女视频黄a视频免费全过程,国产五月天婷婷,91视频这里只有精品

中國西藏網 > 即時新聞 > 地方

安徽安慶:宜城有了“宜協商” 群眾有事好商量

發(fā)布時間:2022-11-29 20:43:00來源: 人民網-安徽頻道

  一段約200米長的水泥路,關系著一片老舊小區(qū)居民的幸福感。11月23日,安慶市大觀區(qū)集賢路街道高花社區(qū)政協委員工作室里,區(qū)政協委員楊尚毛、俞方平再一次與小區(qū)居民面對面,心連心,商量這段水泥路剩余半幅路面的后續(xù)建設問題。

  今年9月,位于社區(qū)南莊嶺西巷的這條水泥路一半路面完成施工,解決市民出行難問題。但剩余空地的規(guī)劃使用又成了百姓關注的話題。是建停車場,還是建運動場區(qū),協商最后,大家達成一致決定:摸底群眾意見,呼應百姓需求。

  這樣的一幕,在安慶政協各個委員工作室里已是常見景象。

  地處長江之畔的安慶,是一座古老而又美麗的城市。一千多年前,東晉著名詩人郭璞造訪安慶,贊嘆“此地宜城”。由此,“宜”作為安慶簡稱,一直延續(xù)至今。

  如今,在這片“文化之邦”“戲劇之鄉(xiāng)”,以“宜協商”為金字招牌,安慶市政協正用一個個典型經驗、一種種典型模式,為“中國式”商量作生動注腳。

  協商解百姓急難愁盼

  安慶市大觀區(qū)石化路街道大湖社區(qū),一處新建的老年食堂,成為輻射周邊約3000名老人的“暖民心”工程。這個食堂的建設,既有黨委政府決策的落實,也彰顯了基層協商的力量。

  此前,就老年食堂如何建、建在哪等具體細節(jié),大湖社區(qū)政協連心橋委員工作室牽頭召開老年助餐微協商居民建議會,多次走訪調研,聽取老年居民訴求,召集相關人員及群眾開展深度協商。

  今年10月,老年食堂僅用不到三個月,就完成建設并開張,一次性可容納110人就餐。同時,該食堂還考慮到老年人行動不便,專門設計了無障礙通道,加裝扶手設施。

  家門口吃上熱乎飯,大湖社區(qū)的老人們自然開心。69歲的吳宣明老人連連點贊:“好吃,方便,還實惠哩!”

  同在大觀區(qū),龍山路街道榮升社區(qū)里的一處荷塘邊,成為政協委員們了解群眾難事,協商居民難題的好去處。每逢夏夜,端來板凳、椅子,大家圍坐一起,邊納涼,邊話民生。

  社區(qū)里,由大觀區(qū)政協常委、同時也是媒體人的陳菁牽頭成立的委員工作室,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。五年來,工作室收集社情民意428條,均轉交給政府部門辦理,辦復率達百分之百。

  商量出營商環(huán)境“太好辦”

  而在安慶太湖,一個個界別工作室,匯集企業(yè)難心事,助力企業(yè)解難題。

  今夏七八月用電高峰期,該縣開發(fā)區(qū)內有企業(yè)反饋,“錯峰用電”措施影響企業(yè)生產。陳華萍委員財稅咨詢服務工作室了解情況后,立即將該情況上報到縣政協,同時開展走訪調研,傾聽企業(yè)需求,形成“錯峰用電、一企一策”的企業(yè)用電建議,最終建議得到了落實,最大限度保障了企業(yè)生產經營。

  此前,了解到開發(fā)區(qū)企業(yè)員工出行難題,太湖縣政協建設環(huán)資界別活動室的委員們,迅速展開調研,深入企業(yè)協商,形成意見反映給縣委縣政府。此后僅用時20天,開發(fā)區(qū)公交車通車,解決了園區(qū)8000余名職工上下班問題。

  2021年,太湖縣政協把“擴面”作為“兩室建設”的重點,即政協委員工作室和政協界別活動室,設立第一批15個鄉(xiāng)鎮(zhèn)委員聯合工作室、9個界別活動室和13個委員工作室,實現鄉(xiāng)鎮(zhèn)、界別全覆蓋。

  太湖縣政協副主席洪禮彬表示,太湖縣政協著力打造“宜協商·太好辦”品牌,創(chuàng)新出“委員提、兩室商、部門辦”的工作機制,把政協委員的優(yōu)勢和政協組織的力量結合起來,真正做到協商有用、管用。

  從基層聽民聲、解民意的“委員工作室”,到集聚政協優(yōu)勢,匯多方意見的“界別工作室”,安慶市政協在察民情訪民意中,不斷擦亮“宜協商”金字招牌。

  此前,安慶市政協形成共識,將政協委員工作室、界別活動室建設作為“兩商銜接”主要平臺,制定出臺相關意見,指導各地加強“兩室建設”、促進“兩商銜接”。

  “‘兩室建設’既為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拓寬了渠道,也推動了委員履職從會議履職走向社會履職、從被動履職走向主動履職、從個體履職走向團隊履職,強化了委員責任擔當?!卑矐c市政協主席章松說,“全市各級委員工作室、界別活動室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察民情訪民意,傾心為民辦實事,樹立了‘群眾身邊政協’新形象,打通了基層協商的最后一公里?!?/p>

(責編:李文治)
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