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扎尕那村,藏族阿媽教游客打酥油茶;在冶力關景區(qū),回族面館與藏式茶館比鄰而居;在香巴拉藝術節(jié)上,各族群眾手拉手跳起歡快的鍋莊......25日,在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公室“發(fā)言人來了”新聞發(fā)布會上,甘南州用一個個生動場景,展示該州將壯美山水轉化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踐。
甘南州副州長王芳介紹說,作為全國10個藏族自治州之一,甘南州近年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,將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促進民族團結的“金鑰匙”,通過打造“環(huán)甘南風情線”、升級A級景區(qū)、舉辦特色節(jié)慶等方式,讓游客在領略雪域風光的同時,感受各民族共生共榮的和諧畫卷。
最美風景線上的“三交”密碼
圖為甘南香巴拉旅游藝術節(jié)在甘南州合作市當周草原舉行。(資料圖) 九美旦增 攝
夏至剛過,甘南旅游旺季隨之而來。走進夏河桑科草原天境營地,來自全國各地、不同民族的房車愛好者在這里休憩,喝杯奶茶、曬曬太陽,吃一份藏餐,也有人體驗唐卡臨摹,短暫停留后,繼續(xù)駛向甘南草原其他景區(qū)。走進迭部縣扎尕那村,云霧繚繞的藏式碉樓前,來自廣州的游客正跟著藏族男生學騎馬。這樣的場景,在甘南的青山綠水間已成常態(tài),正是這些承載著多民族共生故事的村落,串聯起甘南最美的風景線。
據王芳介紹,甘南州“十四五”期間實施景區(qū)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2個,創(chuàng)建國家A級旅游景區(qū)40處,同時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(chuàng)建“進景區(qū)”工作,在大峪溝、拉尕山、扎尕那等重點A級旅游景區(qū)打造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的旅游“打卡點”,設置24處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圖文標識,全覆蓋修訂州內A級旅游景區(qū)的導游講解詞,讓各方游客在旅游觀光中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。
圖為碌曲縣尕秀帳篷城內,當地人載歌載舞迎接遠方的客人。(資料圖) 九美旦增 攝
目前,甘南州已建成3個省級鄉(xiāng)村旅游示范縣、19個文旅振興鄉(xiāng)村樣板村,7個村入選全國鄉(xiāng)村旅游重點村。其中,迭部縣扎尕那村被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評為“最佳旅游鄉(xiāng)村”,舟曲土橋子村成為“世界旅游聯盟鄉(xiāng)村振興案例”,這些“明星村”年均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,村民旅游收入占年收入比重超40%。
從“風景共享”到“心靈相通”
“旅游不僅是看風景,更要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課堂?!备誓现菝裎魅伟⑼抛尡硎?,該州堅持體育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藏地傳奇自行車賽、足球邀請賽等重大文體賽事活動融入主線理念和要求。
目前,常態(tài)化展演南木特藏戲《唐東杰布》,這部榮獲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大獎的劇目,講述著藏漢工匠共修橋梁的故事。每月舉辦的“詩意甘南”文旅詩會上,各族詩人用雙語朗誦民族團結詩篇。重啟的臨潭萬人扯繩活動,再現漢藏回各族民眾“同擰一股繩”的壯觀場景。
圖為甘南州合作市當周草原景區(qū)。(資料圖) 九美旦增 攝
甘南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馬文濤介紹說,該州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,先后建成9家文化館、28家博物館(紀念館、“鄉(xiāng)村記憶”博物館)和544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(點),充分挖掘和有效運用歷史事實、考古實物、文化遺存,把文博場所建設成為展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、傳承民族團結精神的重要窗口。
2025年1月至5月,甘南州各級文化館服務人數9萬人次,博物館、紀念館接待參觀人數27萬人次,八角古城、拉卜楞寺等省級以上重點對外開放文物保護單位接待參觀人數98萬人次,甘南州博物館入選全州首批“大思政課”實踐教學基地。
交通網串起“民族團結進步走廊”
“投資25.22億元實施46個文旅項目,就是要讓基礎設施成為促進交融的橋梁。”甘南州發(fā)展改革委副主任高德旭介紹說,隨著冶力關創(chuàng)成5A景區(qū),扎尕那、大峪溝等景區(qū)提質升級,一條連接8縣市的“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”正在形成。
據悉,甘南夏河機場已開通夏河至成都、西安、拉薩3條航線,蘭合、西成鐵路甘南段加快建設,全州98%的行政村通硬化路,很多昔日閉塞的藏寨成為網紅打卡地。
截至目前,甘南累計投資212億元打造了2341個生態(tài)文明小康村,從根本上改變了全州農牧村基礎設施條件,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觀體驗,促進了全州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(fā)展,生態(tài)文明小康村建設被國家作為甘肅省改革開放40周年唯一典型案例在全國宣傳推廣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